6月5日,紀錄電影《再會長江》在北京舉行了盛大的首映禮。這部由日本著名導演竹內亮執導的電影,通過聚焦長江沿岸十年間的巨變,展現了中國經濟的騰飛和社會的發展。連日來,影片在全國各地相繼開啟路演活動,掀起熱度不斷地好評口碑。北京首映禮作為路演活動的最后一站,更吸引了眾多重磅嘉賓:中國公共外交協會會長吳海龍、日本駐華大使金杉憲治、中國外文局總編輯高岸明、國家電影局副局長陸亮、外交部亞洲司參贊張梅、江蘇省委宣傳部一級巡視員王明珠等嘉賓出席。
長江作為中國的母親河,歷經千年,孕育了燦爛的華夏文明。她不僅是一條自然的河流,更塑造了中國千年的文化底蘊和民族精神。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的《再會長江》在呈現長江壯麗山河美景的同時,更關注沿岸人民的勵志奮斗,用濃濃的生活氣息和直抵人心的真實感觸,向世人呈現出一個既波瀾壯闊,又細水長流的全景中國。
首映禮現場,中國公共外交協會會長吳海龍為影片點贊,“長江作為中華文明的搖籃,見證了民族的興衰、榮辱和起落沉浮,有說不完的歷史和道不盡的故事,是一個永恒的話題。竹內亮先生拍攝長江用心、用情,不僅呈現出長江秀美壯闊的風景圖畫,專注挖掘長江的人文價值,還讓日本人民和世界人民看到了更鮮活的真實中國。衷心希望竹內亮先生能在促進中日人民友好關系方面發揮橋梁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貢獻”。
日本駐華大使金杉憲治也到現場參加活動并致辭,他認為,“《再會長江》已在日本上映并獲得好評,我衷心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國朋友看到這部紀錄片,欣賞壯美的自然風光,感受民眾心境的微妙變化。竹內亮導演用他的作品向我們展現出他不隨波逐流,堅持眼見為實,并如實紀錄的態度,令人十分欽佩。在中文和日語中都有一句話叫‘百聞不如一見’,所以我希望中國觀眾有機會,也能像竹內亮導演一樣去日本看看,用自己的雙眼去發現日本的真實面貌,讓中國與日本在不斷深化的交流和理解中邁向更好的未來”。
首映禮上,世界各地的來華留學生一起觀看了電影《再會長江》。大銀幕上,一望無際的長江中,懷著要與舊友重逢的期盼,竹內亮導演矗立在郵輪之上,眼前是山巒疊起的群峰,兩岸是依山傍水的城市村鎮,而象征著長江源頭的遠方則隱匿在云霧縹緲的未知里。6300多公里的旅途中,他路過煙火氣十足的山城重慶,也在象征“理想國”的香格里拉再會藏族好友茨姆……通過不斷深入地拍攝與采訪,竹內亮見證了中國的巨大變化和進步,也用鏡頭呈現出一個更加真實、立體的中國。
放映結束后,竹內亮導演和片中女主人公茨姆與現場觀眾親切互動,不僅熱情分享了他在中國的生活經歷和對長江的深厚感情,還調皮地詢問茨姆,片中最后一個鏡頭和十年未見的“冬冬哥”重逢時發生了什么故事,歡樂愉快的氛圍感染到在場每一位觀眾。在回答觀眾提問長江對自己的意義時,竹內亮導演認真思索后坦誠說到,“我雖然不是中國人,但我從小就非常喜歡長江。如果說長江是中國人的母親河的話,因為我是中國女婿的原因,所以她應該就是我的‘岳母河’”。機智幽默的回答不僅引發全場激動鼓掌,許諾未來還將繼續拍攝有關中國題材的紀錄片更將首映禮的氣氛引入高潮。
首映禮的最后,中國公共外交協會會長吳海龍、日本駐華大使金杉憲治、中國外文局總編輯高岸明、國家電影局副局長陸亮、外交部亞洲司參贊張梅、江蘇省委宣傳部一級巡視員王明珠以及竹內亮導演一同將“長江之水”融入中國傳統的水墨,注入到帶有《再會長江》片名的裝置容器中,寓意將源遠流長的中日電影交流,注入新的時代動力。
值得一提的是,《再會長江》不僅在中國引起了廣泛關注,也在日本上映并取得了出色的票房成績,高居日本文藝片票房第一名。這部影片讓更多日本觀眾了解到中國社會的發展變化和中國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真實狀態。在中日兩國關系日益重要的今天,《再會長江》通過生動的影像和真實的情感,為兩國人民搭建了一座理解與交流的橋梁,展示了電影交流的巨大潛力和積極影響。